当前位置: 首页 > 知识 > 为什么我们吃的很好却还会营养不良

为什么我们吃的很好却还会营养不良

2012-02-18 17:52 作者:不详 来源:来自网络 次阅读

为什么我们吃的很好却还会营养不良?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所谓的加工食物、垃圾食物与冒牌食物,其次则是要懂得精明地选择真正的食物。此外,还要有正确的基本饮食方法,而高品质的营养补充更是需要而非奢侈。

听到“营养不良”,大部分人直接联想到的是第三世界,像一些非洲国家或是战祸中的民族或饥荒难民。可是您可知道,在如今最常见的,却是生活在富裕地区的人民,表面上饮食丰盛但实质吃错了众多“食物”,出现摄取过量但营养不良的讽刺窘境!

农作物变得不健康

首先就让我们来看看现代食物究竟有多营养?传统上,粮食的来源有赖农作物,而农作物的营养取决于种植时的土壤营养。农业学上的“最低限度定律”指的是只要土壤缺少了一种营养素,则所产出的农作物便不健康,当然也代表人们摄入之后,同样难以达到预期的健康。

自从农业工业化后,土地的运用被改变了,耕耘的方式不同了,除了原有肥沃的土壤被稀释外,许多农地更被工业废料污染,破坏了许多有机物质,至于决定农作物生产方向的,也不再是传统的农民,而是食品制造业的大亨们。为了增加产能与产值,95%的农作物使用化肥及农药,目的当然是希望加快生长速度及减少虫害损失,这种方式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还是罕见的,然而才不过五、六十年的光景,人类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革,各种农药的使用,到了满山遍野的程度。化学肥料只提供钾、氮、磷等元素,但镁、硒、铬、硼、锰等微量元素却不知不觉地不见了,而这些缺乏的元素正与许多现代“文明病”有关!

另一方面,近20年来,许多粮食更是经过极具争议的基因改造而生产出来的,特别是食用量大的玉米、黄豆(大豆)、小麦、棉花、甘蔗、椒类、马铃薯、番茄等。这些被改造过的农作物,几乎都变成金融市场上可供炒作的宠儿,通称为“大宗物资”的原物料商品,这些“物资”除了营养价值被改变以外,也增加了食用后产生过敏的可能性,更可能导致人类“基因改变”的风险!

但对“制造商”而言,他们所重视的,是“商品”的价格,还是您的“健康”状况?尤其不幸的是,关于这方面的研究,却鲜为一般民众知悉。事实上,仅是玉米所衍生制成的产品就不下数百种,常见的包括食用油、糖浆、面粉、玉米粉、罐头食品、饮料、饼干等极为常见的民生食品,甚至是维生素C片,涵盖之多,真是不胜枚举。

加工食品危害人体健康

由于全球的“农业政策”实质上已变成“政经”力量的玩偶,掌控权早已不在农民手上,当然所关注的更不是“营养”议题!由于最上游的食物原料即已产生“质”的变化,到底谁来为我们的饮食把关确实值得深思!此外,由于“食品”已摇身变成一种极具商业价值的产业,一种顺应潮流的制造业,故无论从生产、加工、储藏、运输或包装上,讲究的必定先是能防腐变质及足够的保存期限,于是防腐剂、稳定剂、填充添加物等成为标准配备,同时为了吸引顾客口味,色素、味素、糖精也变成必备成分。但这些化学物质除了使食物的营养价值不断下降外,更增加人体肝脏解毒的负荷。而且,由于现代快速的生活形态当道,使得速食、快餐的餐饮方式应运而生,并成为许多新人类的常态饮食,他们但求吃饱,根本不会考虑或注意营养与否,再加上各类冷冻、微波食品急速席卷饮食市场,使每天依赖这些“机械式”食物的人,处于“欠缺营养”的慢性自杀而不自知!

其实人的生命就像慢慢燃烧的“炉火”,食物就是维持温火的柴薪,“好”的食物可以助燃,“坏”的食物则会减弱燃烧,而“错”的食物更会把火熄灭!为了让生命之火延续,通常我们每天要依赖约50种必需物质,包括20-21种矿物质、13种维生素、8-11种氨基酸、2种必需脂肪酸、水、空气、阳光及热量来源等。

因此只是“吃饱”并不见得符合这个原则。尤其是如前所述,食物的来源及饮食方式,早就和健康原则背道而驰。所以,活在当代的人,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所谓的加工食物,垃圾食物(与冒牌食物,这些“食物”通常是热量高、缺乏营养素、高淀粉及高脂肪,并且充满化学物质(防腐剂、人工色素、人工甜味等)。其次则要懂得精明地选择真正的食物(表4-4)。除此之外,还要有正确的基本饮食方法。当然要让我们活出“生命之火”,仅仅从食物着手还不够,高品质的营养补充是需要而非奢侈,问题在于如何选择与摄取才能符合个人的需求。

Tags标签 营养不良